世界非遗传承网公示:2025年10月23日,经世界非遗传承人大数据研究院审核,认为广西南宁市黎经明同志申报的“咏春医学跌打十二手推拿”具有传承价值,符合申报条件,准许入库世界非遗传承网《世界传承·人才智库》。

据了解,黎经明,1958年出生于广东顺德龙江,后定居广西南宁。1978年,他怀着满腔热血在南海舰队入伍。在部队里,他刻苦训练擒敌捕俘技术,对分筋错骨擒拿手法和硬气功尤为精通。凭借着不懈的努力,他在军中大比武中脱颖而出,获得优胜并担任武术教员,这段经历为他日后行医授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年过五旬时,黎经明为追随佛山咏春师傅梁旭辉,深入学习梁赞咏春医术精华——“咏春跌打十二手”,开启了长达三年的往返粤桂两地求学之路。在佛山的武馆里,他一丝不苟地打磨每一个动作:从咏春拳小念头中练习手法寸劲,到借助木人桩巩固招式,再以十二路潭腿和六点半棍锤炼下盘与腰马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最终将融合三拳四掌二指一肘双桥的“咏春跌打十二手”学通学透。这套手法传承自佛山咏春拳开山宗师梁赞的医武体系,与咏春拳的“点脉”紧密相连。据《梁慎远堂族谱》记载,梁赞“善术岐黄,心存济众。人有疾厄相求,千里不辞跋涉。遇有贫而无告者,必助之药费,所以时人亦感公不少也”。黎经明的师公张卓庆(梁旭辉的师父)是北京中医药进修学院的客座教授,保存着梁赞和叶问遗留的医书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张卓庆便以此手法帮助众多人医治运动损伤,拳王泰森等体育明星也曾受益。如今,黎经明将这套咏春手法灵活应用于临床,还培养了许多弟子在各地从业,极大地丰富了咏春拳的现代应用场景,让众多百姓患者从中受益。



退休后,黎经明被返聘到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工作,担任针灸推拿科坐诊中医师。他尤其擅长运用“咏春跌打十二手”等医武结合的手法治疗骨科疑难杂症。即便工作繁忙,他仍坚持练习和传承咏春拳。2025年国际咏春拳大赛于7月26日至31日在佛山南海西樵镇盛大开赛。7月25日,67岁的黎经明携徒弟从广西南宁匆匆赶来,再次站上赛场。作为本次大赛最年长的选手,这位佛山咏春拳梁赞第五代传人、中医(专长)医师,带着寻桥、六点半棍、传统木人桩三项参赛项目,以实际行动诠释着“医武同源”岭南文化的独特生命力。赛场上,黎经明是专注的选手;赛场下,他是备受欢迎的“名医”。在去年的大赛期间,他和弟子在休息区为选手义务治疗,用“咏春跌打十二手”缓解选手的肌肉紧张,处理运动损伤。今年,他依旧延续着这份爱心与责任。



黎经明有着独特的诊疗理念和方法。他表示:“椎间盘突出不用开刀,找到收缩的肌肉推回去就行。”对于骨折病例,他也有自己的见解:“西医一般会切开取出碎骨,我们用手法像砌积木一样把碎骨推回原位,夹板固定敷药,十几二十天就长好。多年来,黎经明将咏春拳和中医巧妙融合,以“咏春跌打十二手”手法擅长治疗颈椎腰腿痛、椎间盘突出、骨质增生、股骨头坏死、膝盖半月板损伤、骨折等骨科疑难杂症,积累了大量成功案例。这种“不开刀”的中医疗法,让不少人惊叹不已,经过口口相传,吸引了许多人慕名而来。谈及未来,黎经明目光坚定地说:“比赛只是检验自己的过程,传承才是目的。希望大家知道,咏春不止能打,更能治病养生。这门功夫,值得我们守一辈子、传一辈子。”黎经明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“医武同源”的深刻内涵,他不仅是赛场上的勇者,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。在他的努力下,咏春拳和中医的结合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,为更多人的健康保驾护航,也让岭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

